背景
外泌體(Exosome)是由活細胞分泌的直徑約為30-150 nm的小囊泡,具有典型的脂質雙分子層結構;存在于細胞培養上清液、血清、血漿、唾液、尿液、羊水以及其它生物體液中;外泌體攜帶有多種蛋白質、脂類、RNA等重要信息,不僅在細胞與細胞間的物質和信息傳遞中起重要作用,更有望成為多種疾病的早期診斷標志物。
圖1:外泌體的分泌以及外泌體的組成
外泌體研究路線
外泌體分離:
三大質檢驗證,符合鑒定“金標準”
圖3:外泌體質檢方法
研匠生物針對外泌體標志蛋白CD81, ALIX,CD63和TSG101等抗體庫適用于人、大鼠、小鼠外泌體的鑒定。
外泌體應用
1、外泌體在肝癌發展、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李偉華等人在Molecular Cancer雜志發表的有關外泌體研究的綜述:分別介紹了1、外泌體在慢性乙型肝炎至肝細胞癌過程中的作用 2、外泌體與肝細胞癌的關系 3、外泌體在肝癌診斷和預后中的應用 4、外泌體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對相關涉及的最新研究內容進行總結以揭示外泌體在肝癌的發生,發展,診斷和治療中的重要性,為研究人員進一步闡明外泌體在肝癌中的作用機制,并促進外泌體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和肝癌的治療提供參考。
圖4:外泌體在CHB轉化為HCC過程中的作用機制
引自:Li X, LiC, Zhang L, Wu M, Cao K, Jiang F, Chen D, Li N, Li W. The significance ofexosom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olCancer. 2020 Jan 4;19(1):1.
2、外泌體介導的miR-567在乳腺癌曲妥珠單抗中的關鍵作用
2020年1月22日,鄭州大學**附屬醫院韓明利等人在Cell death&disease雜志發表的文章提供來自乳腺癌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的可公開獲得的表達譜數據被用于篩選曲妥珠單抗耐藥的潛在miRNA進行增益或缺失功能測定。結果表明,與應答患者相比,曲妥珠單抗耐藥患者的miR-567顯著降低;與親代細胞相比,曲妥珠單抗耐藥細胞中的miR-567也下調。miR-567的過表達逆轉了化學耐藥性,而miR-567的沉默在體外和體內均可誘導曲妥珠單抗。揭示了miR-567在抑制自噬和增加對曲妥珠單抗的化學敏感性中的基本作用,表明它可能是乳腺癌患者的有希望的治療靶點和預后指標。
圖5:外泌體介導的miR-567轉移曲妥珠單抗可逆轉耐藥性
引自:Han M,Hu J, Lu P, et al. Exosome-transmitted miR-567 reverses trastuzumab resistanceby inhibiting ATG5 in breast cancer. Cell Death Dis. 2020;11(1):43.Published 2020 Jan 22.
外泌體標記檢測
一、親脂性染料 :PKH-67(green)/PKH-26(red)
染料可以穩定的與細胞膜脂質區結合并發出熒光,主要用于細胞體外標記、體外細胞增殖研究以及體內外的細胞失蹤研究。
圖6:PKH67標記外泌體被巨噬細胞吸收
引自:Wang Z, Maruyama K, Sakisaka Y, etal. Cyclic Stretch Force Induces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to Secrete ExosomesThat Suppress IL-1β Production Through the Inhibitionof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Macrophages. Front Immunol. 2019;10:1310. Published 2019 Jun 20.
二、親脂性羰花青染料(carbocyaninedyes):DiI/DiD/DiO/DiR
DiI, DiO, DiD, DiR是一系列親脂性的熒光染料,可以用來染細胞膜和其它脂溶性生物結構。
圖7:DiD標記的外泌體與PC12細胞孵育3H后共聚焦觀察的結果
引自:Tian T, Zhu YL, Zhou YY, Exosomeuptake through 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 and macropinocytosis and mediatingmiR-21 delivery. J Biol Chem. 2014 Aug 8;289(32):22258-67
圖8:結果所示體內靜脈注射DiR標記的外泌體,24H后進行成像效果
引自:Wiklander OP, Nordin JZ, O'LoughlinA, et al. Extracellular vesicle in vivo biodistribution is determined by cellsourc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argeting.J Extracell Vesicles. 2015 Apr20;4:2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