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關節炎造模:
1)Hulth法:無菌條件下,在動物膝關節內側縱切一個長約2 cm的切口,切斷前后十字交叉韌帶及內側副韌帶并完整切除內側半月板,不損傷關節軟骨面。術后不固定傷肢,可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由于術后關節失穩、關節面的摩擦增加以及喪失了半月板的緩沖作用,而形成骨關節炎。
2)臀肌切斷誘導法:即選擇性切斷實驗動物的臀大肌及其深面的臀中肌和臀小肌,破壞髖關節的穩定性,造成平衡能力和負重能力障礙。隨著時間增加,軟骨損傷加重,從而形成骨關節炎模型。
3)關節刻痕法:在動物負重關節的軟骨處人為用銳器造成劃痕,但不傷及軟骨下骨。術后固定側肢體,10周后受損軟骨周圍會有早期骨關節炎狀的病理性改變,適用于對骨關節炎的早期癥狀及治療效果進行研究。
4) 前交叉韌帶橫斷術:是近年采用較多的骨關節炎造模方法。切除實驗動物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造成局部關節應力發生改變,導致關節的軟骨細胞發生退行性改變,從而導致骨關節炎的發生。
5) 單純半月板切除術:與Hulth法的完整切除不同,此法是將關節半月板部分切除,造成關節的不穩定,從而得到骨關節炎模型。單純半月板切除可減輕手術造成的損傷,但造模時間會相應地有所延長。
6)類風濕關節炎,II型膠原誘導
二、骨質疏松造模:
模型簡介:
骨質疏松是臨床上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婦女絕經后好發此??;隨著絕經后時間延長,中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發病率可大幅度上升,表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對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大鼠去卵巢后,其體內雌激素分泌減少,使其對破骨細胞的抑制減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骼呈高轉換狀態,骨量不能保持平衡,導致骨丟失增加。鏡下表現為骨小梁的面積下降、數量減少、分離度增加。以往研究表明,年齡為3-9月齡區間的大鼠適合復制骨質疏松模型,尤其是6月齡大鼠已達峰值骨量。大鼠年齡過小,機體內因生長期骨量顯著增 長會掩蓋去卵巢的骨量丟失;而12個月齡后大鼠由于開始進入老齡期,機體內會出現老年性骨量丟失,從而影響實驗結果觀察。到目前為止,采用卵巢切除大鼠復制的骨質疏松模型,是WHO和美國FDA推薦的研究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模型。
卵巢切除后模型大鼠血漿雌激素(E2)含量顯著下降,股骨中點骨皮質指數也明顯下降,骨量和骨質量也明顯下降。鏡下病理組織學觀察顯示,骨組織切片中骨小梁斷裂,排列稀疏,形態結構完整性差。
造模方法:
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模型制備,7月齡雌性大鼠腹腔麻醉后,暴露腹腔,剪去兩側卵巢并止血,逐層縫合,輔助激素,長期飼養動物骨質逐漸疏松。
專業進行骨密度藥效實驗,臨床前藥效評價
1、制備老齡雌性SD大鼠骨質疏松動物模型
2、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測大鼠活體骨密度
3、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測離體股骨骨密度
4、小動物Micro-CT,檢測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數量、3D骨密度檢測、股骨3維重建直觀可視評價骨密度高低。
5、相關血生化指標檢測
6、病理實驗:股骨EDTA脫鈣、石蠟切片、HE 染色、甲苯胺藍染色、免疫組化實驗
聯系方式:
電話:13816429514(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