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活體成像
—可檢測發光和生物發光
小動物活體成像主要采用生物發光與熒光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行標記??梢杂^測活體動物體內腫瘤的生長及轉移、感染性疾病發展過程、特定基因的表達等生物學過程......
原位/轉移腫瘤模型
—肝,腦,肺等原位瘤和轉移瘤
同位裸鼠移植瘤可模擬出同原發腫瘤發病部位相似的腫瘤微環境,同時也能夠在相應的部位形成轉移灶,可以避免由于移植位點特異性所引起的假陽性結果....
抑郁癥動物模型
—藥物誘導,束縛,社會挫敗和CUMS誘導
抑郁癥分為藥物誘導抑郁,社會挫敗型抑郁和CUMS(不可預知應激模型),可以通過行為學檢測其模型是否成功,也可以通過檢測相關蛋白指標分析抑郁癥情況
....
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
—腦立體定位注射造模
阿爾茲海默癥是威脅人類健康主要神經系統疾病,也是近年來研究熱點,可以通過腦立體定位注射Aβ淀粉酶造模,通過水迷宮等行為學檢測模型成功率
....
腦出血大小鼠模型
—自體血或膠原酶法
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
腦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
—手術造模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指腦缺血致腦細胞損傷,恢復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損傷反而進一步加重的現象。建立理想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動物模型是腦血管病研究的基礎。線栓法因無需開顱、對全身影響小、缺血部位恒定、可進行再灌注損傷研究等優點而被廣泛采用。
膿毒癥動物模型
—盲腸穿刺造模
膿毒癥(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臨床上證實有細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
大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模型
—高脂高膽固醇結合基因缺失誘導
小鼠TC水平與LDL-C水平升高及主動脈、冠狀和肺動脈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也出現并發癥鈣沉積,油紅染色可以鑒定出動脈粥樣病變。。。
小鼠類風濕性關節炎(RA)模型
—免疫誘導關節炎
選用DBA/1、Balb/c等敏感性小鼠進行建模,通過注射膠原蛋白造模。在小鼠尾根部及背部皮下多點注射完全弗氏佐劑乳化的牛II型膠原,第3周加強免疫一次,第4-5周可產生關節炎。
LPS誘導小鼠急性肺損傷模型
—LPS氣管或者鼻滴處理
選用6~8周齡的C57BL/6、Balb/C等SPF級小鼠,輕微麻醉后,通過氣管或鼻腔滴注給予一定量的LPS溶液,密切觀察至72 h,存活動物為成功造模動物。
小鼠失眠模型
—藥物誘導處理
1. 模型建立:C57BL/6、Balb/C、ICR等雄性健康10-12周齡小鼠,體重25~30g。通過背縫神經核(DRN)或者腹腔連續2-3天注射對氯苯丙氨酸(PCPA)或者5-羥色胺7(5-HT7)受體拮抗劑SB-269970等化學物質制作失眠模型。一般注射后第3天睡眠覺醒百分比開始改變,第6-7天失眠達到最高峰。
2. 模型評價: 行為學檢測:通過曠場實驗等方法分析模型動物的行為學變化。
大鼠心律失常模型
—AngII微流泵處理
1. 模型建立:選用6-8周的SD、Wistar等大鼠,通過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慢性處理誘導心律失常模型。按照200ng/kg?min的劑量將每只大鼠14天或21天所用Ang Ⅱ的總劑量注入植入式滲透壓泵。麻醉大鼠后,在大鼠耳后剪1 cm水平切口,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將滲透壓泵置于皮下,間斷縫合皮膚。
2. 模型評價:滲透壓泵植入后,每日進行一次心電圖測量以及無創血壓測量。模型動物的心率和血壓(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平均壓)逐漸升高。實驗結束取心房組織制作切片觀察病理變化。
大鼠肺動脈高壓模型
—野百合堿誘導造模
模型建立:選用5-6周齡的Wistar、SD等大鼠,通過野百合堿(Monocrotaline,MCT)注射誘導肺動脈高壓模型。 MCT誘導肺動脈高壓:大鼠飼養于正常環境下,MCT用乙醇和生理鹽水(1:4)混合液配成1%的溶液,按照60mg/kg體重的劑量腹腔注射1次,14-21天即形成大鼠肺心病急性發作期動物模型。
前列腺炎模型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蛋白提純液1:1完全福氏佐劑(CFA)乳化。大鼠多點皮內注射(左腳墊、右腳墊、左肩胛、右肩胛、尾根)0.5ml乳化后的蛋白提純液,其中給藥劑量為1mg/只,免疫共分兩次,分別在第0天及21天。